English

“行行出状元”不该是难题

2000-05-11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一项调查显示,城市家长中有91.9%希望子女将来能上大学,中小学生中有78%表示想上大学。而全国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999年为10%,即使按照教育部的扩招规划,到2010年也仅能提高到15%。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这是不难理解的道理,可是,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小学生家长非要认准大学,让孩子直奔高考独木桥?是什么样的社会观念、政策导向以及教育行为在牵动呢?

每年夏季的高考又临近,数百万高三学生正在做考前的临战准备。为什么众多家长把孩子上大学当成了人生唯一的成才之路?国家总督学柳斌说,现在的就业渠道还比较狭窄,尚未形成公平、公正、透明的劳动力就业市场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学出来的孩子在所谓的好单位“落脚”,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家长的地位、权力、关系、金钱。

一些地方由于政策因素导致高初中毕业生的就业生存之路越来越窄。例如,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的城市,提出没有高中文凭的不能开出租车。

一些地方规定乡(镇)长必须要有大专学历,一些企业招聘电脑录入员、厨师或保安员时,甚至也规定要有大专文凭。这种倾向让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和家长形成了“大学本科才是人生起跑线”的误区。

另一个刺激升学竞争的因素,是大学文凭具有的“实惠”功能。从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“人才高消费”看,大学文凭已成为求职择业的重量级砝码;而在国家机关、企事业单位,有没有大学文凭又涉及了不少切身利益,评职称、晋级以及分房的排序中都有向大学文凭倾斜的硬指标。此外,拥有高学历还能惠及亲属等。在有关政策背景下,有一张大学文凭意味着就业竞争中占先。

据记者观察,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我国香港地区,中三(相当于初三)毕业就可以直接进入打工者行列;中五(相当于高二)通过会考后,大部分将进入社会的打工大军,即具有中五学历就可到各公立机构担任各级的白领职员了;小部分有志深造者才继续读被称为“大学预科”的中六。实际上,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工程师、科学家等,而且要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劳动者。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,有的这方面好,有的那方面强。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道路,这应该是大多数学生的梦想。一方面,社会方方面面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“行行出状元”的环境尚需时日;另一方面,教育内部的改革也亟需不断深化。

(《瞭望》第19期汤华周大平文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